贺兰山简介

贺兰山简介

您的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贺兰山简介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夏西北部,贺兰山山脉东坡的北段和中段,地跨银川市永宁县、西夏区、贺兰县,石嘴山市平罗县、大武口区、惠农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5°49′—106°41′,北纬38°19′—39°22′。南北长170km,东西宽20—40km,保护区总面积为193535.68hm2,其中核心区面积86238.71 hm2,缓冲区面积43309.99 hm2,实验区面积63986.98 hm2。

  保护区地处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界地带,地跨温带草原与荒漠两大植被区域的交接处,是腾格里、毛乌素、乌兰布和三大沙漠的分界线,成为我国风沙干旱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地带。贺兰山由北至南犹如一堵天然巨壁,阻隔了腾格里沙漠的东侵,使黄河在宁夏平原得以流畅,使蒙古冷高气压受截,又赖以茂密的山地森林植被,阻沙固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对宁夏平原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发挥着重大的生态作用。

  保护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形组合,垂直分布明显的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使保护区内保存着比较丰富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具有很强的特有性、典型性和珍稀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区位和特殊的保护价值,同时,贺兰山保护区复杂的生物多样性及其所处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对于研究半干旱地区植被发展、演替及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有重要价值。贺兰山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成为干旱区重要的生物资源宝库。

  (1)野生植物资源

      保护区目前记录到野生维管植物84科、329属,647种, 17个变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共有10种,分别为蒙古扁桃、野大豆、沙冬青、四合木、斑子麻黄、甘草、革苞菊、黑果枸杞、沙芦草和锁阳。 此外,保护区还分布有苔藓植物30科81属204种,贺兰山东坡共有26科65属142种,西坡共有27科67属162种,其中苔类7科、9属、11种,藓类植物23科、72属、193种;大型真菌259种,隶属于16 目32 科81 属。

  (2)野生动物资源

  贺兰山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古北界中亚亚界蒙新区西部荒漠亚区和东部草原亚区的过渡地带。共有脊椎动物5纲24目56科139属218种,其中鱼纲1目2科2属2种,两栖纲1目2科2属3种,爬行纲2目6科9属14种,鸟纲14目31科81属143种,哺乳纲6目15科45属56种。

  保护区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雪豹、马麝、黑鹳、金雕等1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马鹿、岩羊、赤狐、豹猫等41种。已鉴定出昆虫1025种(含补遗)、隶属于18目165科700属。

  (3)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是保护区生物资源的主体。保护区的森林资源有以下特点:森林资源少,植被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分布不均,中部多,南北部少;阴坡半阴坡多,阳坡少;分水岭及其邻近部位多,沟口部位少。据统计,保护区有林地面积18635.3公顷,疏林地面积7829.3公顷;灌木林地面积8973.7公顷;未成林造林地面积343.1公顷;宜林地面积155342.88公顷;林业生产辅助用地2.8公顷。保护区森林面积27609.0公顷,森林覆盖率14.3%,活立木总蓄积1320721.7立方米。

  贺兰山的管理机构始建于1950年。1982年7月1日,宁夏人大划定贺兰山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1年保护区面积调整为193535.68 hm2。经过长期的建设,保护区在能力建设、宣传教育、资源管理、巡护监测、生态旅游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保持着无一般森林火灾发生的可喜成绩,各项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的轨道,森林植被不断增加,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多。因工作成绩突出,多次受到国家林业局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肯定,也得到了自治区、银川市和社会各界的认可与支持。管理局先后获得第六届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全国林草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自然保护区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全国护林防火先进单位、全国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自治区“六五”普法先进单位、自治区森林防火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版权所有: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Copyright © 2022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20001112号
地址:银川市西夏区高家闸贺管局 联系方式:0951-2153996 邮编:750021

宁公网安备640105020001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