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

关于印发《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长制干部职工能力素质提升工作方案》等工作方案的通知

阅读:1771 时间:2022-03-03 10:31

  局机关各科(室)、管理站,工会: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长制干部职工能力素质提升工作方案》《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长制工程建设及基础设施提升工作方案》《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林长制科研监测工作方案》已经局党委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认真学习,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委员会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2022年2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长制干部职工能力素质提升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管理局《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长制实施方案》,牢牢把握提升保护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总体目标,稳步推进全面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长效机制的工作部署,夯实全面推行林长制的人才基础,结合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推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自治区林草局党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以推进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统领,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主线,加快落实管理局“435”总体思路,不断夯实“以党建为引领,建设文明、美丽、和谐、平安、智慧贺兰山”创建成效和保护区高质量发展成果,保障保护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由改革创新到借梯登高的无缝衔接。

  二、总体目标

  紧扣管理局“干部职工素质提升年”目标任务,紧密结合“五型”机关创建工作,以健体提升专项行动、学习提升专项行动、形象提升专项行动“三大专项行动”为出发点,以“学习之星、岗位能手、服务标兵、示范窗口”评选活动为突破点,以工作作风明显转变,组织纪律明显增强,服务质量明显改进,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四个转变”为落脚点,不断提升干部职工能力素质,为林长制改革深入开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三、主要任务

  紧盯林长制改革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焦点、堵点,找准制约发展的问题、短板、瓶颈,激情干事、精准干事、开拓干事,不断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一)健体提升专项行动。结合“服务型机关”“文明型机关”建设内容,不断提高全局创新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引导干部职工服务发展、提升效能,强健体魄、砥砺意志,达到身体素质和服务能力“双强化”、工作效能和文明素养“双提升”目标。

  1.补气血。以“服务型机关”为突破口,在“立心”“交心”“暖心”上下硬功夫。

  (1)要“立心”,围绕林长制改革、生态环境修复等重点工作,开展“三带三同”实践活动,引导干部职工与时俱进,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新时期保护区发展的新特点、新任务,积极适应新要求,探索新途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大力提高服务保障水平。

  责任部门:办公室

  (2)要“交心”,按照“创新调研制度、创新调研模式、创新调研方法”的工作理念,扎实开展“说走就走”随机调研,着力形成深入基层、情系职工、力戒空谈、精准施策的浓厚工作氛围;建立驻站工作机制,将包站工作成效列入到各科室效能目标考核内容,教育干部职工立足本职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敢想敢干,做到谋划工作有亮点,落实工作有新意,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能。

  责任部门:办公室

  (3)要“暖心”,每季度召开一次“服务发展有新经验、服务决策有新思路、服务落实有新措施”研讨活动,以“435”总体思路及十件大事在基层的落实情况、制约基层发展的瓶颈问题等为课题,交流学习个人调研报告,不断夯实以学促用、学用结合有效途径,抓好服务成果展示,营造抓服务、强服务、优服务的浓厚氛围,为服务保护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责任部门:办公室

  2.舒劲骨。以身体素质的提升擦亮“实干型机关”建设底色,着力营造在先行区建设中实干、在高质量发展中实干、在抓基层治理中实干的浓厚氛围。

  (1)抓实干部职工履职尽责的先决条件,严格按照“平时健体、战时能战”总要求,优化干部职工锻炼方案,完善机关体育活动中心、各管理站活动室等设施建设,补充健身器材,规范设置文体活动标牌,以严作风、实举措增强干部职工身体素质。

  责任部门:工会

  (2)强化提高工作成效的重要保障,健全并落实以身体素质提升为目标的健身锻炼考勤制度,将个人健身锻炼情况纳入个人考核;管理站要将体育锻炼与巡护工作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智能巡护APP作用,落实查山考勤考核,定期结合“大练兵、大比武、大演练”活动进行体能测试,以严作风、实举措增强干部职工身体素质,全面提升管理局应对森林草原火灾的综合能力。

  责任部门:工会 防火科

  (3)激发不断奋发进取的动力源泉,根据干部职工的兴趣爱好,坚持以满足干部职工的兴趣爱好,增强体魄,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导向,组织成立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象棋、书法等兴趣小组,制定并落实小组活动规则和年度活动计划,定期组织开展活动,定期了解、检查和指导各兴趣小组的活动情况,推动兴趣小组活动健康发展。

  责任部门:工会

  3.通经络。以“文明型机关”建设为助推器,在提升文明素养、传播文明风尚、树立文明形象上持续用力。以“团结、快乐、健身、进步”为宗旨,通过文娱集体活动,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机关文化氛围,着力搭建干部职工交流沟通、展现风采的平台,使广大干部职工在集体活动中体验快乐、在轻松愉悦的坏境中锻炼身体,从而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投入到保护区各项工作中。充分利用好“元旦”“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以及“十一”国庆节等节日,在局、站、点组织干部职工及家属参与体育、趣味运动会等系列活动。成立运动队代表管理局参加相关比赛,或邀请上级机关、友邻单位来局比赛。

  责任部门:工会

  (二)学习提升专项行动。以“政治型机关”建设为契机,搭建“职工阅览室+林业大讲堂+学习兴趣小组”复合型学习平台,努力营造“大学习”氛围、搭建“大研讨”平台、掀起“大实践”热潮,在全局形成人人争先进、事事当标兵、样样争一流的良好氛围。

  1.突出重点。学创新理论,更加坚定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更加自觉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列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第一议题”,党支部学习“第一内容”,党员学习“第一任务”,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政策文件,严格落实林长制改革等政策文件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目标任务,紧盯全区林草发展的一系列工作安排,着力提升服务保护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能力水平。学党纪法规,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纪律观念和法纪意识。学业务知识,系统学习林业专业知识,坚持与改革破局相适应,与单位职能相适应,与岗位职责相适应,持续提升业务能力水平。

  责任部门:宣教科

  2.创新方式。丰富“走出去”内容,认真组织各级领导干部、业务骨干参加专题研修班、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轮训班等调训,开展区内外人员交流互访活动,组织一线干部职工全过程参加林业相关调查工作,鼓励干部参加与业务工作相关的继续教育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教育等在职教育,对取得各类证书的干部职工在考核方面予以加分奖励。用活“请进来”形式,围绕保护区工作重点,举办专题辅导讲座,突出形势研判,提升科学决策,结合“林业大讲堂”每年举办12个班次的能力建设培训班,为全局培训业务骨干,每季度举办1期青年干部培训班,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综合业务能力。激发“自主学”动力,将学习与个人考核相结合,落实阅览室学习制度,成立读书兴趣小组,组织开展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展评等活动,引导干部职工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用好“学习强国”“干部网络学院”等网络培训,结合重大节日、重大活动组织读书演讲比赛,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融合“八五”普法任务,创新法治培训、宣传等形式,搭建普法知识竞赛、应知应会考试等载体,不断提升干部职工遵纪守法意识和依法行政水平。常态化组织纪律教育,大力实施“四警六廉”工程,持续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周活动,引导党员干部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

  责任部门:宣教科

  (三)形象提升专项行动。管理局正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加快生态建设、推动林长制改革创新、促进保护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要练好内功,将贺兰山人精神代代传承好,也要加大宣传,让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保护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1.传承优良作风。一代代贺兰山自然保护人初心不改、使命在肩,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林业人精神,实现了保护区能力建设、资源管理、巡护监测、生态修复等工作成效显著提升,实现了贺兰山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紧密结合“廉洁型机关”建设内容,围绕抓教育、筑牢防线,抓制度、守住红线,抓监督、确保底线,积极开展学习前辈贺兰山自然保护人先进事迹宣讲活动,通过林业大讲堂、专题党课等形式,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教育引导干部职工传承几代贺兰山人优良传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投身生态林业建设,持续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抢抓历史机遇,不断开拓创新、勇于奉献担当,全力推动保护区生态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部门:宣教科

  2.加大宣传力度。着力激发宣传热情,不断完善信息奖励机制,通过制定信息宣传奖惩办法,明确各科室、管理站通讯员职责和全年信息宣传数量,每季度通报信息宣传任务完成情况,根据投稿平台的差异,分别确定发表稿件分值,将全年信息任务完成情况量化积分,积分结果作为个人和科室、管理站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重要项目,优奖劣惩,切实激发干部职工宣传积极性。着力提升宣传质量,制定信息点评办法,邀请新闻信息和公文写作专家定期开展驻点培训,每季度举办一期新闻稿件撰写等培训班,组织开展信息及公文写作竞赛,激发干部职工的写作热情,全面提升干部职工新闻宣传水平,促使宣传敏锐性和稿件撰写能力进一步提升。着力搭建宣传平台,充分利用微信、抖音宣传报道保护区的重点工作、重大事件、重要会议等,确保发布信息时效性和有效性,让广大群众了解林长制改革重要意义,管理局的工作职责和干部职工的工作性质。

  责任部门:宣教科

  3.倡导共享理念。建设“一线、一站、一点、一阵地”宣传展示工程,通过现场宣传展示工程,全面展示生态保护工作成果,为召开林长制现场会打下坚实基础。结合森林防火“五进”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开展“文明、美丽、和谐、平安、智慧贺兰山”宣传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等活动。开展“我当一天护林员”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全民参与生态建设的意识,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引导社会各界了解贺兰山、保护贺兰山,带动全社会参与贺兰山生态建设中,让广大群众走进一线护林员的工作生活。利用“清明节”“爱鸟周”等节点,组织志愿者向群众散发宣传单、现场签名等活动,宣传保护生态、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大意义。

  责任部门:宣教科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筹划。按照“谁牵头负责、谁组织落实”的原则,牵头单位负责人要加强组织协调,高效推进干部素质大提升行动工作任务的落实。配合单位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分解细化工作任务,突出抓好“三大专项行动”的安排筹划及各项活动的开展,积极推进活动工作落实,并按时汇总工作进展情况。

  责任部门:宣教科

  (二)统筹兼顾,注重实效。要直面林长制改革的新思路、新措施,与取得的先进经验互为补充、相互促进,把开展林长制能力素质提升工程的最终成效体现到推动建设文明、美丽、和谐、平安、智慧贺兰山的总体目标上来,体现到高质量完成全局重点工作的任务上来,与推动当前工作结合起来,做到统筹兼顾、有机融合,两不误、两促进。要合理安排时间,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做好活动安排、检查督促落实、及时掌握情况,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主动参与,推动提升行动深入开展,确保活动落实到位。

  责任部门:办公室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运用橱窗、横幅、微信平台等,大力宣传林长制能力素质提升工程的好做法、好经验,为活动开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深入挖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广泛发动干部职工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让干部职工置身于“我要参与”的环境中,形成对标先进、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

  责任部门:宣教科

  (四)开展考评,注重激励。要充分用好考核指挥棒,结合管理局考核办法,将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单位和个人年度重要考核指标,利用“1+X”现场会,每季度开展1次“学习之星、岗位能手、服务标兵、示范窗口”评选活动,激发干部职工提升能力素质的内生动力,把握好工作进度、时限和重要节点,总结经验、整改不足,确保提升工程有序开展。

  责任部门:办公室 宣教科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长制工程建设及基础设施提升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长制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长效机制,提升保护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结合保护区目前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建设现状,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和自治区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三次、第十四次会议精神,以推进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统领,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主线,以建设国家公园为目标,按照林长制建设需求,合理布局和安排建设资金,在现有的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基础上,通过实施林长制工程建设及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强化行政管理,提升保护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动保护区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设计。按照保护区内动植物分布情况、生态环境、森林植被、监测力量的分布情况,结合现有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区能力提升现状,统筹谋划、科学设计,在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设施的基础上,通过项目的实施,达到进一步提升的效果。

  (二)坚持突出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围绕林长制建设需求,重点储备、申报一批建设项目,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推进保护区森林防火、资源管护、科研监测等数字化、智能化、科技化建设进程,增强保护区资源监管能力,提升保护区管理水平。

  (三)坚持务求实效。工程项目的实施要坚持高标准和实用性的结合,建设布局要强调在合理保护、积极保护、有效管理的基础上增强保护和监测能力,充分考虑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做到技术的集成与兼容,实现智慧贺兰山的建设目标。

  (四)坚持依法依规。在项目的实施中始终把握依法依规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自治区有关工程项目建设规定及专项资金使用办法,规范工作流程,严把工程项目立项、实施、验收等审核关,将“法治”的理念贯穿在工程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

  三、工作目标

  按照国家《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重点项目工程总体方案》、《宁夏贺兰山管理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实施方案》的部署要求,在保护区实施管护能力建设、科研监测能力建设、宣传教育能力建设、森林防火能力及信息化建设、森林草原防灾减灾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资源管护基础设施,增强资源监管能力、科研监测水平、森林草原防火防灾、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野生动植物疫源疫病监测和应急处置能力,打造一流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基地,让生态保护意识深入群众心中;实现保护区远程视频监控全覆盖,对保护区资源进行全方位监管,提升保护区法治化、智慧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水平,推动保护区高质量发展。

  四、主要任务

  (一)保护区管护能力建设。

  根据保护区资源分布情况、人员密集度、道路分布等情况,结合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实施管理站及护林点建设项目,统筹安排监管人员和力量,优化资源监管布局。实施保护区界碑、界桩工程,完善林政勘测设施设备,在自然资源监管重点区域设置围栏、档杆,增加对自然资源的监管力度,降低非法破坏保护区自然资源的违法行为的发生;积极落实自治区有关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设工作,实现文明执法、阳光执法,推进保护区法治建设;建设集科研、科普、宣教等功能于一身的综合中心,包括访客中心、科研中心、多媒体综合厅、学术报告厅、野生动植物展览馆等不同分区,全面展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科研成果、管理成效等,提升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推介能力,为国家建立奠定基础。

  (二)科研监测能力建设。

  本着遵循“科学”“科普”“参与”三大原则,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电子地图,多媒体触摸系统、电子翻书、互动查询及知识问答、手势仪、LED屏等高科技展示手段,结合VR自然生态场景“沉浸式”体验,使整个陈列集知识性、科普性和娱乐性于一体,达到寓教于乐的功能,提高社会对自然科学的关注与兴趣,以提高大众的科学水准,全面展示贺兰山生态发展成绩,让大众更直观的了解贺兰山。采购先进科研监测设备,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研究和宣传,在重要水源地、珍稀濒危动植物主要分布区建立完善野生动植物、水文、气象等监测站点,收集负氧离子、PM2.5等生态因子数据。配备专、精、尖科研设备,建成动物视频监控、红外相机监测网络和资源监测综合信息系统平台,建成地面与遥感、雷达观测相结合的数据系统,初步实现资源监测的规范化、智能化、信息化。

  (三)宣传教育能力建设。

  充分认识保护区宣传教育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性,提高保护区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力度,增设宣传牌、电子宣传屏、广告旗等固定设施,用周边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保护区森林防火、资源监管、行政执法等宣传,提高群众参与保护区生态保护自觉性和积极性;督促保护区内旅游景点在宣传旅游中重点加强对生态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景观保护等方面的宣传,发挥保护区管理机构与区内从业单位联动机制,提高宣传效果。

  (四)森林防火能力及信息化建设。

  完善榆树沟管理站、汝箕沟管理站视频监控建设,对保护区监控盲区建立前端监控点位和卡口监控,实现保护区视频监控全覆盖。整合现有防火视频监控、智能卡口等信息化设备,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手段,通过先进的前端物联网传感和远程监测技术,对保护区内资源进行长期性、周期性、实时性、动态性的网络监测,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构建生态智能化的信息管理平台,提供统一集成服务,统一运营维护,建设保护区生态网络管理感知体系,实现保护区生态数据的实时动态更新、实时综合展示、实时高效利用,数据信息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现象,让数据主动服务于管理、服务于保护。搭建多种资源信息数据库,适时和实时掌握生态资源的动态变化,提升保护区功能,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安全,实现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实时科学有效管理。强化对信息设施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提高使用效率,让其服务保护区生态保护区的价值最大化。全面提升管理能力。

  (五)保护区防灾减灾建设。

  重视保护区森林草原防火防灾工作,加强森林草原防火防灾、有害生物、野生动植物疫源疫病防治等生态灾害防治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引进森林草原防火防灾、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先进设施设备,增强预防监测水平,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做好森林草原火灾预防工作,及时开展保护区杂草清除工作,开设森林草原防火隔离带,建设森林草原防火阻隔网格化,减少森林草原火灾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和影响。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工程项目管理由局工程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项目总负责人、项目主管局长、项目负责人、现场负责人按照各自职责分别负责工程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计财科负责对管理局工程项目的统一管理,各科室按照自身工作职责,配合计财科实施工程项目,完成验收结算及档案资料的管理。

  (二)严格资金使用。严把项目资金使用审核审批关,做好项目资金使用与工程项目进度的衔接,确保资金使用合法合规。做好项目资金绩效评估工作。

  (三)强化审核监管。严格按照国家、自治区、林草局、管理局有关工程项目管理规定,加强对项目招投标工作的审核和管理,做到应招必招,且招投标流程合法合规。同时,把好施工流程、验收、决算审计关,强化对工程项目的监管,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人员对施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开展整改工作。

  宁夏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林长制科研监测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长制实施方案》,科学、高效保护贺兰山森林资源可持续、高质量、健康稳定发展,大力提升保护区科研监测工作能力水平,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实现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确保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系统性保护,加强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科学研究,构建健康稳定高效的自然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保护为主,突出区域特色的原则。在不破坏和改变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开展科研监测项目,以本区域具有代表性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及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为主要对象开展科学研究。

  (二)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精准施策的原则。根据研究对象特点,科学制定监测方法、布置监测点,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专项研究,系统全面掌握资源变化规律。

  (三)加强对外合作,增强自身发展的原则。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所的合作,锻炼培养科技队伍,促进科研水平提高,以科研项目提升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力度,助推资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目标

  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创新科研管理模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先进技术应用。依据保护区重点保护对象和主要保护目的持续开展科学监测,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科学研究,多渠道、全方位提升保护区科研监测水平,为保护和合理利用保护区的自然资源提供技术保障。

  四、主要任务

  (一)科研队伍建设。

  一是建立学习激励机制。建立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培训、深造、激励等配套制度。鼓励业务人员撰写发表有关贺兰山的论文、论述、著作,在版面费、学费等方面予以一定支持,通过激励业务人员再学习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理论素养、服务贺兰山生态建设的意识和综合业务能力。二是拓宽学习交流渠道。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开展“林业大讲堂”,联合高校“开展科研项目”,邀请“专家授课”、到合作高校“集中学习”、到先进保护区“挂职锻炼”等多种学习形式,提升业务人员素质。三是组建业务兴趣小组。培养业务人员拍摄动物、植物、昆虫等自然资源的兴趣,不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开展科研外业调查活动,相互促进,互相提高,在业务领域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

  (二)科研平台建设。

  1.完善生态定位站建设。在一期建设的基础上,积极申请生态定位站二期建设,购置更加先进的科研监测仪器设备。加强与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完善合作机制,拓宽合作渠道,做好高校研究人员到保护区开展科研工作的保障,通过各类项目的实施,积累科研数据,提升技术水平,为贺兰山生态系统的合理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2.科研示范管理站建设。选择自然资源丰富、人员结构合理、基础条件优越、设施设备齐全的管理站,重点从科研设施配备和人员队伍素质提升两方面进行打造。倾向性的配备科研设备,加大人员参与科研活动的频次,创造性的提供业务培训机会,学知识、挑担子,强本领。多渠道、全方位提升业务能力。以期在科研业务方面走在基层管理站前列,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3.贺兰山野生种质资源圃建设。种质资源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关系到国家主权和安全,威胁着人类社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贺兰山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各沟中分布的植物独特且稀少,为有效保护这些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建议将管理局院北30亩苗圃地作为迁地保护基地,联合本地高校通过移植驯化和组织培养等繁育技术,对这些物种进行人工繁殖和培育,建立和维持它们的繁殖群体,为国家保护植物和濒危植物的规模化种植提供种质资源保障。同时也作为科普教育基地,宣传展示贺兰山野生植物。

  (三)科研基础设施建设。

  1.改建动植物资源展示厅1处。用于科普知识宣传与教育,展示贺兰山主要野生动植物的生态习性、物种分类及其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丰富性,作为全面宣传贺兰山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窗口,是集科普教育、科研实习、生态参观为一体的特殊场所。

  2.完善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建设。保护区属全国首批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但相关设施设备、人员配备等严重不足。计划按国家林草局要求,进一步完善监测站的建设,加挂“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牌子,配备专门人员和防控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

  3.建立野生动物收容救助场所1处。随着群众保护野生动物意识的提高,近些年保护区周边热心群众发现伤病死亡野生动物,求助保护区开展救护的频次越来越高,加之保护区巡护人员日常巡护发现的死亡、受伤野生动物亦需专业救护,因此保护区急需在野生动物救助基础设施、仪器设备、专业人员等方面不断健全完善,以确保基本的救护需要。

  4.制作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材料。

  (1)制作野生动物植物保护宣传片、宣传展板、宣传条幅、宣传手册。在保护区辖区的电子屏,滚动播放宣传片。在“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等特殊节日进集市、进社区、进学校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普及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等知识,提高群众保护意识,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和守法自觉性。

  (2)制作野生动植物警示宣传牌。在保护区主要沟道、路口、人员密集活动区、野生动物出没区域布设野生动植物警示宣传牌,特别是雪豹、马鹿、岩羊、四合木等重点物种分布区,旨在提高人们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

  5.建立林业外来物种监测及林业植物检疫临时检查站1处。保护区属于省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站,近年来,松材线虫病、红脂大小蠹等有害生物入侵形势严峻。国家林草局、自治区林草局多次就外来物种防控工作提出要求。随着国家公园建设的推进,各项工程建设、人为活动增多,木质材料的调运与集散、景区大量游客的活动,都可能人为传播危险性植物病、虫、杂草和其他有害生物。计划选择有一定基础条件的管理站进行改扩建,建立林业外来物种监测及林业植物检疫临时检查站,配备实验室、无人机、移动调查终端、智能监测等现代化监测预报设备,实时监测外来物种入侵情况。配备执法车辆、显微镜、采样工具等检疫设施设备,配合地方加强植物检疫工作,从源头遏制有害生物入侵。

  (四)动植物资源及环境监测。

  1.野生动物资源监测

  (1)野生动物常规监测。以护林组为单位科学设置野生动物监测样线,每个护林组1-2条固定监测样线,每月至少巡护1次,结合管理局智能巡护APP进行野生动物种类、数量、疫源疫病等监测,及时填写上报监测内容。另外将保护区区划为若干2*2 km的公里网格,每个公里网格布设红外相机1-2台,按照护林组管辖公里网格数配发红外相机。通过样线、红外相机开展野生动物持续监测,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充实监测数据,实现贺兰山范围内红外相机监测野生动物长期性、连续性、全覆盖的目的。

  (2)“引入雪豹”专项监测。联合北京林业大学,借助“贺兰山主要野生动植物生态野生动物视频监控设备、无人机等设备,结合日常样线监测特征及顶级捕食者适应性研究”项目,利用卫星跟踪项圈和红外相机监测,不定时监测雪豹的活动轨迹、活动规律、健康状况情况,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积极争取相关项目资金,加强雪豹生态廊道、雪豹活动、雪豹家域范围等研究,为深入雪豹系列研究创造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2.野生植物资源监测

  贺兰山孕育了众多具有特色的野生植物资源。近年来,随着贺兰山保护区封山育林、人类活动整治、人工修复、贺兰山野生动植物生态特征及顶级捕食者适应性研究等一批项目的实施,贺兰山保护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为了进一步了解贺兰山保护区内野生植物资源的种类、数量、生境类型、生态习性及分布情况,计划利用林草综合监测样地、生态定位站固定样地、四合木种质资源监测样地、封山育林样地对贺兰山野生植物资源进行监测调查。

  3.林业有害生物监测

  (1)有害生物常规监测。结合日常巡护监测样线,进一步规范基层管护人员利用智能巡护APP上报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的操作流程。运用重点林区布设的智能化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终端,实时监测油松等主要树种危害情况。积极引入新技术和智能化监测设备,扩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范围,为保护区日常监测提供更智能化、精准化的监测信息。通过制作视频、印发宣传手册等方式,向管护人员普及外来物种入侵知识,提高防侵意识,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2)松材线虫病专项监测。目前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作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计划根据《贺兰山管理局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5)》工作部署,采用日常监测和专项普查相结合的方式,实行疫情监测地空互补式的网格化管理。日常监测计划结合巡护工作,每月至少进行一次,以管理站为单位进行;专项普查计划每年9月-10月进行一次,各管理站通过“松材线虫病疫情精细化监管平台”APP和正式文件上报结果。通过监测和普查进一步做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作,努力确保到 2025 年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仍为松材线虫病非疫区。

  4.气象等环境因子监测

  (1)气象监测站建设。根据现有气象监测站情况,继续完善补充建设气象监测站点。在保护区范围内选择合适地点,海拔每升高100m-200m时,建设自动气象监测站1处,累计新建气象监测站10处。力争实现草原-荒漠-森林-高山草甸各类生境全覆盖监测。

  (2)负离子-颗粒物监测站建设。负离子-颗粒物是森林康养、净化大气的重要标志,但目前贺兰山仅在响水设有负离子监测站1处,所产生的数据不具说服力。2021-2025计划新增负离子-颗粒物监测站5处,扩大负离子-颗粒物监测的覆盖面。

  (3)地表径流场建设。维修松涛山庄、响水一带年久失修的地表径流场,同时配齐相关仪器设备,充分发挥地表径流场水资源监测作用。

  (4)科研监测平台建设。联合宁夏大学,依托生态定位站,联合申请生态系统监测平台建设相关项目,购置相关仪器设备,进一步创新监测手段、强化监测力量。

  (五)科研项目实施。

  以贺兰山生态定位站、林业有害生物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为依托,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协合作,鼓励保护区科研业务人员积极参与项目全过程。通过开展项目,为保护区培养技术骨干3-5名,在国内外期刊公开发表贺兰山相关高水平论文5-10篇,撰写动植物方面专业报告3-5份,出版专著1-2本。

  1.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实施。联合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申报和开展一批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开展“贺兰山主要野生动植物生态特征及顶级捕食者适应性研究”等1-2重点研发项目,全面配合高校科研院所按时间节点推进项目的实施,另外积极筹划申报新项目1-2个。

  2.林业推广示范项目实施。自主或联合科研院所申报开展一批示范推广项目,开展“小叶朴引种驯化试验研究项目”(2019-2021)等项目1-2个,在保质完成已有项目情况下,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申报保护区蓝马鸡、斑子麻黄等野生动植物保护项目1-2个。

  (六)资源专项调查。

  1.综合科学考察。积极争取资金,开展贺兰山第三次综合科学考察,按照资金情况,分先后开展贺兰山森林生态系统价值研究;贺兰山动物、森林资源和植被、自然地理环境等调查;重点开展贺兰山鸟类、昆虫、大型真菌、地衣、地质和冰川遗迹、土壤、水文等调查;专项开展蓝马鸡、四合木等调查;撰写和出版相关学科的调查报告和专著。

  2.森林资源清查。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保护区森林资源清查工作,森林资源清查是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支撑和保障,是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它在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其他资源调查。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完成保护区林草生态综合监测等资源调查工作。进一步查清保护区林草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结构、分布,掌握年度消长动态变化情况,为制定和调整林草资源监督管理和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方针政策,支撑林长制督查考核、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等提供科学依据。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实行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靠上抓的责任制,持续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各部门要分工协作、紧密配合,细化工作举措,确保各项任务按计划完成。同时根据工作需要,保障人员力量,特别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全力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二)落实资金保障。按照科研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从计划、资金、设施设备等方面予以保障。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积极争取相关项目资金,加大科研工作实施的保障和投入,推动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三)加强科技支撑。完善科研设施设备建设,强化科研装备技术支撑,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持续推进科研工作创新,切实提高科研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同时以科技为导向,加强保护区日常监测、科研项目等各项工作环节的衔接和协同,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四)严格督导考核。加强科研监测的工作管理和过程管控,将各项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年度考核范畴,加强开展各项任务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和总结,完善工作实施的监督机制,适时开展执行情况专项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和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版权所有: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Copyright © 2022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20001112号
地址:银川市西夏区高家闸贺管局 联系方式:0951-2153996 邮编:750021

宁公网安备64010502000195号